回到顶部

建造港珠澳大桥需要精益求精到什么程度?

CCTV节目官网-CCTV-2 对话 来源:央视网2017年11月28日 16:57 A-A+

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挑战多大?有多难?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局外人都很好奇的问题,如此伟大的工程背后一定有很多为此付出努力并且承担责任的工匠们。责任中的辛酸只有参与过的工匠才会有体会,据说,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都是全身心投入,休息很少,对此,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说,有的时候到春节了也要一直加班,这个时代的工人真的用行动在牺牲,他们牺牲太多了。到底为何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奇迹?什么原因能够让中国港珠澳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奇迹成果?更多内容敬请关注11月26日21:50《对话》#超级工程背后的工匠们#!

百万方混凝土要做到“滴水不漏”:难,太难!

岛隧工程真的很难,何况在海中的隧道,必须要保证的就是稳固性,在稳固性里的要求里,总工程师林鸣提出的要求是一百万方要做到大体积、不裂缝。杨红先生带领的团队预置了33节沉管隧道,一共浇铸了百万方的混凝土。同时没有发现丝毫裂缝。对此,杨红表示,其实他很紧张。“我原来干过铁路,桥这个本来就很难,再加上林总也是有要求,这要求实在太高了,我真的感觉心里没有底,整个一百万方滴水不漏,因为,这里面不光是设计施工,还有很多管理上的事情,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设备,我们这里面因为设备可以说用的是全世界最好的设备,搅拌机混凝土都是大项的,设备上首先能够保证。然后应该是施工。我们具体措施上,因为最大的混凝土不漏水,要控裂。这么大体积,不裂,要怎么做到?林总带领我们团队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最重要的就是把温度混凝土的问题做了很多攻关,包括从原材料降温,包括我们水泥,甚至到输送的泵送,这些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最后温度控制在25度以内。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精益求精到什么程度?

对于港珠澳大桥的管理,林鸣精益求精。对此,杨红告诉我们,从对我们整个的团队要求,包括一些细节,他要求的都是非常的到位。“特别是我们的人,人员的特殊部位,怎么分工、怎么定位,这个工作给你分好,事先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做了大量工作。当时我们还专门买了德国进口的设备,并且还做了很多的实验,林总对细节管理要求太高了。他怕你诊断不到位,从设备上,从其他分工上管理上提要求。

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说人员上一些关怀。就是从一些环境,我们工作环境,每一个22米都是300多方混凝土。当时我们搞的那个东西,当时就是搞1/4,搞了几十个小时,后来我们在林总带领下,他把方案否定了以后,3400方混凝土,浇30个小时。但是里面作业环境非常困难,工作人员在狭小空间里面, 100多个工人,要装在里面很难。林总给安排装了空调,这样就能保持通风,里面保持30来度左右,里面人舒适了,作业的质量肯定就不一样了。生活上的环境更不用说了,我们整个生活区基本上全部是24小时热水供应,包括空调,WiFi。”

精益求精要付出高代价?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这一生至少要做一次傻瓜”这是曾经轰动了整个项目组的话语,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告诉我们因为要品质、要细节,大家很纠结的,特别后面他们这些同志们,他们很辛苦,7月份很热的时候,这些工友们每天的衣服都是湿的,我早晨7点、8点来钟到工地的时候,我摸他们的衣服,全湿透,他一整天都会在这样一个状态下面,我们这些工友们。所以那个时候他们辛辛苦苦做的那个东西,他们自己真的是用了很大的心思做平了。但是如果已经做完了的这个东西要让他把它拆掉,这样确实是极限挑战。对我们下指令的人也是一种挑战,一种心理上的挑战,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你尊重还是不尊重,大家能理解你吗。

每块路缘石接缝宽窄都要一样?

在岛上,如果细看,在走路的时候能看到砖与砖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缝隙,因为工人们铺砖的时候都要用手拿着线丈量。中交港珠澳大岛隧工程Ⅰ工区施工班组长乔师傅告诉我们,他手里面拿的这个小塑料片就是我们平常安的路缘石用来检验的工具,在别的工地可能不注重这个每块路缘石的接触。“但是在港珠澳大桥,林总的要求就是注重每个细节,要求肯定很细,就是每块路缘石接缝的位置,那个缝宽都要保持一样,就是我们用这种小塑料片,放到每个缝的位置,来保证每块路缘石的这个缝缝宽叫它一样。”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11月26日21:50《对话》#超级工程背后的工匠们#!

?
?
?
?
?
?
860010-1114051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