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文化综艺:向精神深处掘进

CCTV节目官网-CCTV-1 故事里的中国 来源:江西日报2019年11月12日 14:26 A-A+

 

“在中国大地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所幸,我们拥有那么多经典的文艺作品,为我们记录下新中国一路走来的每一处闪光……”近日,又一档自主原创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火了。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涌现了数不清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故事里的中国》旨在寻找那些值得铭记的时代符号,有机结合新闻访谈、戏剧、综艺等表现手法,多角度呈现,不仅重现经典,更要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

李白烈士是我党谍报战线的优秀战士,今年是他牺牲70周年。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把李白烈士的故事搬上银幕,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影响几代人的银幕经典。几十年来,李白的故事穿越历史,常演不衰,电视剧、舞剧、话剧……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形式的演绎,每一个时代都有由衷的致敬。

节目的第一期就从1958年版的这部老电影切入,把人们带回到那段红色记忆中。电影中何兰芬的扮演者袁霞和李白烈士的孙子的访谈让我们了解了电影的创作过程,了解了老一辈艺术家严谨的创作作风,更了解了真实世界里的李白烈士。

节目的主体部分是以戏剧方式重新演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著名话剧导演田沁鑫携手青年演员胡歌和刘涛,把这部经典浓缩成30分钟的篇幅呈现在舞台上。节目中,主创们的围读会和一些排练的情况也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年轻的演员面对一部经典、面对英雄时的敬畏、认真和投入。

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同志把国民党的江防计划发出后,被敌人逮捕。而当时,电波的那头,西柏坡,接受这份重要情报的正是16岁的报务员苏采青。当86岁的苏采青奶奶讲起那个难忘的凌晨,讲起那次难忘的收报,讲起60多年后,她在李白烈士旧居,手抚烈士敲击过的电键……老人强忍着心头的激动,用摩尔斯密码,发出:“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电视机前的我们和现场的观众一样,泪流满面。

这个节目不只向经典致敬,更向英雄致敬。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化综艺节目开始关注时代精神,开始深情地讲述崇高、讲述善良、讲述理想、讲述奉献……

如果说第一期节目致敬的是牺牲在黎明前、舍生取义的英雄李白,那么第二期节目致敬的不仅有为了追求文学理想用生命写作的作家路遥,还有《平凡的世界》中逐梦而行、逆风飞翔的孙少平,更有西北大地上苦难、坚韧且自尊的人们!

节目的开头,已故作家路遥朗诵的《平凡的世界》犹如“1975年二三月间那场夹着雪花的细雨”,密密地下在观众心上,他沧桑的“陕普”把我们带进那部经典的作品,带进他的苦难、梦想和成长。为了写作这部作品,他读了上百部小说,查阅了10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翻书翻报,把指纹磨没了;三部六卷一百多万字,他写到吐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的精神和他的作品一道,永远给奋斗中的人以精神的鼓舞。

在访谈环节中《路遥传》的作者厚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李野墨、电影《人生》中高加林的扮演者周里京、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导演毛卫宁、诗人曹谷溪等分别从他们的角度谈了他们认识路遥和他们对路遥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以及他们对世代生活在那片高原上的平凡的人们的解读……

《故事里的中国》第一期一经播出便广受关注,实时直播关注度破1,最高达到1.6%,实时收视率全台全网第一。

近些年,人们欣喜地发现,文化综艺充满了潜力,边界无限宽广,电视工作者把历史、艺术、民俗、文博等各种题材巧妙地与音乐、戏剧、舞蹈、文学、魔术、美术等嫁接,以现代影像技术重新赋能:《见字如面》打开了一封封信笺,情意绵长,感动万千观众;《国家宝藏》让博物馆藏品走出玻璃柜,在舞台上尽情秀一场;《中国诗词大会》中,热血竞技与文学隽永调和得恰如其分……

而《故事里的中国》可贵之处或许在于,它把目光聚焦于现实主义经典,创新地使用各种手段,不断向人的精神层面掘进,去发现时代精神,为人们打造精神能量。

让我感动的是,演员胡歌在表演结束后谈到他对自己饰演的人物的认识:我觉得他的一生像一根火柴,一直潜伏在黑夜里。当他被划亮的时候,也预示着他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但正是这些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芒……

这段话让我相信他一定是爱上了这个角色的,他是懂得这个角色的。这位年轻演员的感言和满屏的弹幕又一次让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李滇敏

 

 

?
?
?
?
?
?
1 1 1